一、首席专家
崔海英
二、团队成员
王静、王慧、马江涛、付蕊
三、主要研究内容
英语专业学生
1.拓宽专业内涵,提升人文品质
明确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性质,坚持英语专业的人文性,强化专业意识,破除英语专业“工具论”、“无用论”等观念,抓住外语学科五大学科方向设立的契机,实行英语专业人文化综合改革,增强大文科意识和跨学科意识,扩大和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。
2.建构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
在人才培养、课程设置、专业教学、教师发展等方面体现专业内涵和人文品质,增强英语专业的综合竞争力,充分彰显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和英语专业的学术价值,构建英语专业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。
非英语专业学生
1.拓展“多维度”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
基于团队开发的应用型高校“多维度”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,即互联网辅助下的课堂文化教学、第二课堂文化活动以及国外短期交流体验等三个维度,结合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成果,巩固和拓展该培养模式,以期提升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。
2.增强跨文化思辨能力
思辨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之一,思辨能力作为重要的“可迁移能力”,是大学教育给予学生的取之不尽的财富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在于以跨文化教学为切入点,努力实现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教学有机融合。跨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,要求学生具有跨文化批判性意识;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性,不仅要理解、熟悉本国文化,同时要掌握西方国家的历史与现状,能够对不同文化现象、文化寓意、文学作品等进行理解、分析、阐释和评价;能够与不同国家、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得体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。